1.學生處于口腔保健發展的3個重要時期
牙頜系統的快速增長期:混合牙列階段,為兒童牙頜系統的快速發育成長期,故此期口腔預防保健直接關系到恒牙頜關系的建立和恒牙列的健康。
口腔疾病的高發期:學生時期尤其是小學階段,恒牙易患齲并有逐年增加趨勢,因此,預防齲的發生,早期發現、早期防治極為重要。 中學生既處于易患齲時期,又處于齦炎發病的高峰時期,主要由于菌斑與牙石的局部刺激,牙齦出血,炎癥性腫大,因此,預防與徹底清除牙菌斑與牙石,保持口腔衛生對促進牙周組織的健康十分重要。
口腔健康觀念與行為的形成期:小學與中學時期是長知識、長身體的重要時期,口腔健康教育必須與學生所接受的普遍教育同步進行,應是學生得到口腔健康知識,建立口腔健康的新觀念。對不健康的行為進行早期干預,提高學生自我保健的能力,預防口腔疾病的發生,為保持終生的口腔健康打下牢固的基礎。
2.學校是保持口腔健康的重要場所
由于學生在校期間便于組織和管理,故學校是口腔保健的重要場所。需要對全體學生的口腔健康狀況作全面的調查分析,然后針對存在的主要問題,采取相應的預防措施及口腔健康教育和干預措施的系統追蹤觀察,監測與評價。在學校口腔保健工作中,學校、學校領導的重視與組織和口腔專業人員的指導與服務是做好學校口腔保健工作的前提。學校行政領導不僅要把口腔建康教育納入課程范圍,而且要利用學生在校期間,開展一定的防治活動。口腔專業人員要協助選用有效的口腔預防保健措施。例如窩溝封閉、氟化物的局部應用、學校飲水加氟、使用氟片,個人有效的機械性清除牙菌斑等方法,并與保健人員一起實施,促進學生口腔健康。同時有責任對學生、家長、教師的口腔預防保健方面的問題,提供口腔預防保健方面最新的科學信息。
3.中小學生口腔保健的內容
國家教育部、衛生部1990年度公布施行的《學校衛生工作條例》規定對齲病和牙周病的預防和治療。學校預防保健工作的3項基本原則,即健康服務、健康教育、消除學生健康的不利環境因素。
4.口腔保健的具體內容
(1)監測學生健康狀況,包括定期口腔健康檢查與監測。
(2)對學生進行健康教育,包括口腔健康教育。
(3)培養學生良好的衛生習慣,包括刷牙與飲食衛生習慣。
(4)常見病的預防,包括口腔疾病的預防與治療。
5.身體意外事故的預防,包括口腔疾病的預防與治療
學校口腔衛生保健是預防學生口腔疾病,增進學生口腔健康,短期目標為促使學生積極參加由學校組織的預防口腔疾病,增進口腔健康的活動,長期目標為培養學生在將來具有預防口腔疾病,增進口腔健康的能力。根據衛生部門對學生口腔健康的要求和齲病、牙齦炎防治方案,結合學校實際情況制定切實可行的口腔保健計劃。一般應包括以下3方面內容:
6.口腔健康服務(oral health services)
(1)定期進行口腔健康檢查,每年至少1次,應定位常規,并建立“學生口腔保健卡”和口腔健康現狀信息管理。定期的口腔健康檢查可以做到早發現、早治療,防止病損的擴大,對齲病與牙周病均起到一定的預防作用。
(2)在口腔健康檢查的基礎上,有組織有計劃的及時治療,提供牙科醫療服務,只檢查不治療就失去檢查的意義。
(3)預防齲病與牙周病,小學時期應重視預防第一恒磨牙齲壞,第一恒磨牙在牙頜系統中占有非常重要的位置,是上下頜關系的主要指標與支柱,并承擔最大的咀嚼功能。一旦缺失,既破壞咬合平衡,也降低咀嚼功能。由于第一恒磨牙解剖生理結構的特點,在萌出后2-4年,非常容易發生齲病,是兒童恒牙列中發生齲病和因齲喪失最多的一顆牙。故學齡期兒童第一恒磨牙的預防保健十分重要。
預防齦炎,特別中學時期,更應有效的刷牙與使用牙線、定期口腔保健,清除牙石與牙菌斑,以便保持牙齦組織的健康。
7.口腔健康教育
學生口腔健康教育的目的是,傳授學生基本的口腔衛生知識和技能,并在教師的指導下有一定的實踐機會,培養學生的良好衛生習慣。
學校口腔健康教育課程應是循序漸進,根據年齡由淺入深的強化教育。其內容應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1)口腔的生理衛生知識,牙的形態與功能,乳牙與恒牙的萌出與構造。
(2)口腔常見疾病,齲病、牙周病、錯頜畸形前牙外傷。
(3)口腔疾病的預防與治療,牙菌斑與牙結石、牙刷、牙膏、刷牙方法,食物、飲食習慣與口腔健康,氟化物與窩溝封閉,其它口腔衛生用品。
小結
學校教師與家長是學生口腔健康信息的傳播者,也是培養學生建立良好口腔衛生習慣的重要師長,因此,對他們的正確口腔健康行為要肯定與鼓勵。中學生自尊心強,對別人的評價敏感,應予鼓勵與誘導,防止粗暴的批評后使他們失去信心與自身口腔健康的責任感。高中生喜歡獨立思考,愛美心理明顯增強,應從文明與健康美學的角度進行口腔健康教育,以增強其主動參與的意識。
促進學校口腔衛生是開辟未來口腔健康的主要途徑之一,是提高全民族口腔健康水平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