牙科是門實踐性非常強的學科。要成為一名優秀的牙醫,不但需要豐富的口腔醫學理論知識,還需要動手去實踐,實踐出真知。知識按其形態的分類,可以分為兩類,一類是“顯性知識”,是我們從書本上能學習到的,或者從書本上能找到答案的知識;另一類是“隱性知識”,是在書本上難以找到現成答案,而要靠領悟、體會、他人指點才能獲得的知識,或者說是一種經驗知識。牙科領域,隱性的知識很多,舉個例子,“后牙開髓如何方便找根管”,“牙齒拔除牙挺的巧妙使用”,“口腔修復中的支架穩定性設計”等等這樣一些知識都屬于隱性知識。這些隱性知識,通常是我們臨床工作中最常見,最實用,最巧妙處理現場問題的辦法。有些隱性知識,還是只可意會,不可言傳的,如“根管治療中的擴根、根充”,有時就是牙醫的一種手上功夫,或者說是手上的感覺。牙醫憑個人的經驗,在工作的時候會發生一種感覺,感覺一到,心里對治療就有底了。這種感覺是很難用語言來描述的。每個人的感覺都有不同,這種感覺是建立在大量的病例實踐和經驗總結上的。一般來說,牙醫工作了一段時間后,對一些治療會有個人的經驗,也會有一些困惑。對于困惑,有些牙醫會從書本上尋找答案,如果書上沒有現成的答案,則需要與同行進行交流或請教,來獲得這些“隱性”的知識。有的問題對于某人覺得是很難的,可在其他牙醫一點就可能“通”了。
從牙科的“隱性知識”中,我們來看看國內目前的牙科教育體制。我們國家是一個非常重視教育的國家。如今,尊重知識,尊重人才,已不再是空喊的口號。“十年樹木,百年樹人”。誠然,學歷教育是非常重要,因為那是一切工作開展的根基,但是如果對于學歷的過分“膜拜”,有時對于我們的專業學科發展也會不利。對于人才“高消費”的現象,有時就在我們身邊。10年前,碩士研究生學歷已經是很高,如今,若沒有博士學位,很多人總感覺得少讀很多書一樣。
在牙科工作中,高學歷固然是好的,我們并不否定知識的價值,但是靠實踐出真知,同樣可以獲得知識的樂趣。在民營的口腔診所中,牙科是靠“干”出來的。一個優秀的牙醫,不但需要很多的“顯性知識”,更需要“隱性知識”。我曾經與朋友們交流時,聽到好幾位牙科博士都說出同樣的話來。“其實我真的不愿意被別人稱呼“博士”,為什么呢?我不是圖慕虛榮的名聲,而是博士學位只是在某個專業領域里面,或者是在某個專業領域里多讀了些書而已,可在其他領域,我并非專家,甚至不如普通的醫生。可有時,稱呼你的人,并不一定了解實情,他可能誤解你是整個牙科領域的專家,由于高學歷必然會帶來對治療效果過高的期望,若一旦處理效果不滿意,可能失落感很大。有時真的很尷尬,所以,我比較喜歡別人稱呼我醫生,或者老師之類的”。這幾位朋友發自內心的話,在現實中,不無道理。我也非常敬佩一些普通牙醫。他們在非常平凡的工作條件下,對專業是如此的癡迷,做出的病例卻讓同行贊服。無論在工作中和生活中,他們個人的人品和學問都非常低調和謙虛。還有一點,就是把他們寶貴的“隱性知識”,通過博客或QQ日志與牙醫一同分享和交流。
最近,工作之余,我讀有關中醫的書籍比較多。除了對中國傳統文化的熱愛外,我還有想從中醫學上“挖掘”出一些對于牙科有幫助知識的想法。中醫里面的“隱性知識”非常多,無論在診療方法中的“望聞問切”,還在開藥方時的用藥,每位醫生有知己獨到的見解。有的醫生是快病慢治,有的醫生是慢病快治,主要講究的辨癥施治。在看病的價格上,窮人和富人收費也不一樣。等等這些,可能是由于中醫里面有太多的“隱性知識”的原因吧,所以我們能看到在目前的國家執業醫師考試中還保留著師承這種受教育的方式可以做為考試的報考依據。過去,牙科領域也曾出現師承現象。主要是由于牙科教育不發達,師承造就了很多“拜師學藝”的牙醫。有些家庭式的牙科診所或家族式的牙科診所,就是很典型的表現。盡管他們沒有系統的接受正規的牙科專業教育,對于知識的渴望有些朋友并不比學院派的迫切。我曾認識一位年過50的“老牙醫”,從他書房里的書,就能看到他們對專業知識的渴望,光是老版的大學本科口腔教材就有好多套,有華西版、北醫版還是四軍醫大版的,幾十年來一直每年堅持訂閱口腔專業雜志達5-6套。 在臨床專業上,他在全口或者半口義齒的制作上,很多經驗和“隱性知識”值得我們學習。現如今牙科發展,很多牙醫制作全口義齒的能力在逐漸的喪失或者說退化。我還認識一個屬于“師承教育”方式的牙醫,酷愛學習的他,參加了成人高考,完成了口腔醫學的大學教育,也通過了國家口腔執業醫師考試,如今自己的診所事業如日中天。他經常說,我們經常出去學習,是為了“補課”,雖然沒有經歷專業的學科教育,可通往專業知識的道路是相通的。我所說的這些我們身邊的牙醫,他們是積極向上的,要求不斷進步的,甚至有人可能將畢生的精力都準備放在牙科上的。對于知識的學習,他們總是帶著謙虛的心去參加培訓或者進修。在一些牙科的新材料、新技術領域的學習,通常他們能把握機會。有些城市里,牙科的新材料和新技術,首先使用的可能不是在公立醫院,而在他們的診所里。他們在外出學習的時候,有時是不計成本的。很多的開業牙醫在外出學習或者培訓的時候,通常首先考慮培訓是不是免費的,還要考慮有沒有時間,最后考慮出去學習不在診所工作,會減少在診所賺錢的機會成本。有時可能會象大家常講的話一樣,時時刻刻忙算計,算來算去算自己。有些時候,得失難免,自己可能揀了芝麻丟了西瓜。有失必有得,有得必有失。最近聽說美國非常著名的管理大師彼得。圣吉,他提出學習型組織建立倡導終生學習,也是《企業第五項修煉》的作者,他到香港向南懷瑾大師學禪。這個現象,不僅說明中國傳統文化博大精深,還說明“三人行,必有我師”,學習是永無止境的。
今年年關期間,從牙科診所的經營上來看,應該是牙科的“旺季”了。最近,網上的很多牙醫朋友都抱怨,今年的“旺季”不旺。有些診所考慮盡可能多給員工的長假期。這是什么原因呢?診所在“旺季”,人氣不旺的原因有很多,有內部的和外部的。診所內部的原因,各個診所各有各的不同。外部的的原因,有時是診所經營管理者忽略的,或者說是不容易發現的,或者說也是一種“隱性知識”。我曾經在以前的博客中多次提到,現在牙科診所整個市場經營環境發生了很大的變化。從經濟學的供需理論來看,人們對于“看牙”真正的需求增長,并不象牙醫想象的那么快;提供服務的醫院和牙科診所越來越多,使“看牙”的人群有一定的選擇權,他們可以考慮選擇醫院或者診所;國家醫保制度的逐漸健全,對于一些沒有進入醫保體系的診所具有一定的影響;還有一些社會經濟宏觀問題的影響等等,這些都是大環境的問題。從牙醫的結構上來看,隨著大學教育的規模擴大,從就業的角度上來考慮,牙醫的人數每年都在不斷的增加,新入行業的牙醫或者新開的診所,都比較喜歡以低價格來獲得新患者,價格的競爭越來越激烈,專業類的生意將越來越難做。還有一個可能的原因是,隨著新牙醫的不斷增加,擁有工作經驗和“隱性知識”的牙醫,在工作中越來越發揮巨大的作用,牙醫的勞動報酬也逐年增加,有時報酬增加了,好的牙醫還是很難留住,使得一些患者隨著牙醫的流失也跟著流失。
從某種程度的角度上說,未來牙科的競爭,并不是簡單的牙科就診環境、牙科技術層面的競爭,而是診所的服務、診所的經營管理層面的競爭。牙科的就診環境和技術在一定程度上,是很容易模仿或克隆的。而診所的服務,特別是“細節”等軟性人性化的服務,是診所患者選擇或者忠誠于診所一個很重要的原因;診所的經營管理層面的競爭則取決于牙醫的商業意識和經營哲學,這個是最難被對手模仿的,也是診所未來發展最核心的方面。牙醫與牙醫之間的競爭,不僅表現在技術層面的競爭,溝通能力和領導能力也將出現在牙醫之間的競爭之間。我們經常聽到有些牙醫講,某個診所做得非常厲害,為什么呢?他們通常說,診所內是有個牙醫或者牙科老板自己很會講,很會說。醫患溝通的能力,從“隱性知識”的角度來看,是牙醫之間競爭的核心能力,也是診所之間競爭的核心能力。診所在培訓員工方面,除了技術方面的培訓和提高外,還需要關注溝通能力方面的提高。
如何發現牙科的“隱性知識”呢?我有幾點淺薄的看法:
一、要成為優秀的牙醫,專業精神是非常不可缺的,“只有偏執狂才能成功”,有時不無道理,工作中處處留心,皆學問。
二、善于發現一些其他行業或者工作中的特點來同牙科工作相結合,比如從一些傳統工藝活制作中,來領會牙科操作時,不易操作的地方。
三、多交一些行業內的朋友,大家有空時多交流, 把個人知識中的寶貴“隱性”知識來分享。目前很多地方,本地牙醫之間的交流是非常少的,可能是由于種種原因,可有了網絡和一些活動后,為異地的牙醫之間的交流和溝通建立了可能。
四、多上網看個人博客,也是一種非常好的方法。
五、QQ日志也是一種好的交流方法,我原來忽略了,從目前寫QQ日志來看,確實能從里面學到很多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