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腔產業是醫藥健康產業的重要細分領域之一,隨著我國老百姓對牙齒健康意識、美觀需求以及醫療消費水平的提升,我國口腔醫療服務產業近年保持持續的高速增長。據醫趨勢數據顯示,2020年我國口腔醫療消費市場規模達1155億元,近十年復合年均增長率達14.9%,增速遠超歐美發達國家。從未來發展空間來看,我國口腔醫療服務產業滲透率僅為24%,約為美國的1/3。
鑒于口腔產業良好的發展前景,近年來全國多個地區相繼提出打造口腔產業專業園區,推動口腔產業鏈上下游集群化發展。本文基于公開資料梳理了一批口腔專業園區案例,以期增進大家對口腔產業發展現狀的認識,以及為推廣園區發展提供成功經驗。
01
寧波:寧波牙科工業產業園
寧波國際牙科工業產業園是我國口腔產業首個綜合性產業基地,園區面積5萬平方米,位于寧波高新區江北投資創業園內。該產業園由行業龍頭企業寧波藍野醫療器械有限公司于2012年牽頭組建,2020年園區產值接近10億元。
在業態上全力打造垂直產業鏈。藍野醫療牢牢把握口腔產業細分領域,致力于將專業化做到極致,避免園區陷入大而全的發展模式。目前,產業園已形成以壓力蒸汽滅菌器、過氧化氫霧化消毒機等為代表的口腔感控設備線、以X光射線機、口腔傳感器為代表的口腔影像設備線、多款牙科綜合治療臺為代表的牙椅產品線、以3D口內掃描儀、牙科3D打印機為代表的數字化口腔產品線等牙科關鍵產品研發制造為主體,臨床醫療、牙科商城、教育培訓、文化傳播、公共服務為羽翼的專業化、多元化產業布局。
在運營上堅持市場化公司運作。產業園由藍野醫療獨立經營、自負盈虧,全權負責園區基礎設施、項目招商、項目建設和對外合作等。為降低管理成本,園區實現了統一倉儲物流、統一采購領存和統一財務管理。為降低運營風險,園區嚴格把關企業入駐,建立了以創新性、市場前景、團隊管理等為重點的綜合考評機制。此外,藍野醫療成立了“VC-dental牙科投資基金”,對入駐企業進行參股控股,以便于企業間資源的整合和共享。通過參與股權投資不僅可以提升企業利潤,帶來額外的協同效應,也能夠有效地反哺園區運營。
02
佛山:廣東省口腔醫療器械(南海)產業基地
2014年,廣東省、佛山市、南海區三級政府聯合推動廣東省口腔醫療器械(南海)產業基地。目前,該基地形成了以口腔醫療裝備、口腔醫療器械為特色支柱產業,口腔醫療材料為培育產業,原材料及配件、口腔醫療服務為配套的特色創新型產業集群。牙科綜合治療臺、牙科手機產量占全國的50%,LED光固化機和噴砂洗牙槍分別占國內市場份額的30%和20%,居全國第一和第二位。
成立投資基金引進國內外口腔產業資源。2014年,安信德摩牙科投資基金與佛山高新區聯合成立國內首只專業牙科投資基金。安信德摩團隊充分利用其國際牙科行業投資的豐富經驗,通過資本運作嫁接國內外高端人才、技術、品牌、渠道、資本等優勢資源,重點發展服務、義齒、種植、正畸、耗材、設備、營銷七個牙科子行業。截至到2018年,已經集聚了產業鏈上下游共190多家行業企業落戶發展,口腔醫療裝備制造企業數占廣東全省的70%。
引進創新資源強化產業核心競爭力。2018年起,佛山高新區強化口腔產業創新能力,聯合廣東省醫學科學院成立了口腔產業基地,并成立了廣東省醫學科學院(南海)轉化醫學中心——口腔轉化醫學中心。隨后,又引進了新加坡國家實驗室A*Star,以及日本Brainbase種植牙技術、新加坡Glissade接觸式口內掃描儀等先進口腔技術。
03
資陽:中國牙谷
2016年,四川省委省政府提出建設“中國牙谷”,將其作為帶動資陽高質量發展的全省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示范性項目。基于省市兩級政府前瞻性的頂層設計和有力的政策扶持,中國牙谷近兩年實現跨越式發展,已經成為成渝地區的一張產業名片,也成為后發地區發展醫療器械產業的典型范例。
招商引資見成效,口腔產業集群初步顯現。口腔裝備材料產業是資陽高新區三大主導產業之一, 2020年產值規模已達到14億元,連續兩年實現翻倍增長。資陽“中國牙谷”的快速發展源自招商引資成效顯著。到2021年底,中國牙谷已簽約口腔企業88戶,成功引進德國卡瓦、美國愛齊、上海博恩登特等國內外知名龍頭企業;其中,億元級企業2家、規上企業10家。經過3年多發展,中國牙谷已成為國內最大的口腔裝備材料產業集聚區,已基本形成“產學研銷醫養”全產業鏈,園區企業產品覆蓋CBCT、口腔掃描儀、口腔印模儀、醫用清洗機、口腔教學模擬機、牙椅、種植材料、正畸材料、義齒、全自動口罩生產機等口腔產業主要門類,產業集群影響力日益提升。
政策推力不斷強化,比較優勢成為園區亮點。四川省藥監局在中國牙谷成立駐資陽辦事處、四川省口腔裝備材料檢驗檢測中心,在企業產品注冊審評審批過程中,建立了一類醫療器械產品“市級”即辦通道、二類醫療器械產品“省級”聯動通道、三類醫療器械產品注冊綠色通道。據估算,中國牙谷產品審評審批時間較常規縮短近60%,成為吸引企業入駐的關鍵因素。為繼續推動中國牙谷發展,四川省政府將其納入《四川省“十四五”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綱要》,支持建設全國醫療器械產業基地;并在2021年6月專門出臺《關于支持“中國牙谷”發展若干措施的通知》,制定包括規劃引領、產業扶持等在內的八條專項政策。
同時,資陽市出臺《資陽市口腔裝備材料產業發展政策措施》,在投資促進、土地供給、財政扶持、產業發展等方面給予個性化政策支持。上述系列政策的出臺給中國牙谷帶來產品注冊認證綠色通道、集合全省口腔資源等獨特優勢,對中國牙谷整體發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動作用。
全產業鏈融合發展,聚勢打造全球口腔產業“第四極”。在創新方面,口腔疾病研究國家重點實驗室中國牙谷研發孵化中心、國家技術轉移西南中心資陽分中心等創新平臺已經落地運營,中國牙谷科技創新研究院也正在加速籌建。在產教融合方面,資陽口腔職業學院已于2019年開始招生,將為行業提供大量高素質口腔醫護人員和技能型工匠。在銷售渠道方面,中國牙谷擁有國內最大的口腔耗材銷售企業四川華光牙易在線。在口腔醫療服務方面,中國牙谷計劃建設一所牙科專科醫院,引進一批口腔診所,并探索發展美容、康養等服務領域。
此外,園區還建設了占地170畝的中國牙谷學術交流展覽館,集科普教育、技師培訓、產品演示、交易博覽等諸多功能于一體,未來將承接中國部分高端口腔行業會展。
04
都昌:中國牙都
江西都昌口腔產業起源于康熙年間的牙醫群體,距今已有三百余年歷史,都昌也因此享有“牙醫之鄉”的美譽。目前,全國都昌籍口腔醫院(診所)已有8000余家;已經形成一批口腔連鎖品牌,每年總營收超過百億元。
政府引導,著力構建口腔全產業鏈生態體系。2018年底,都昌縣政府召集全國都昌籍牙科代表商談共建都昌口腔產業基地,并于2019年初成立都昌縣口腔協會。都昌縣提出“協會+公司+基地’模式,致力打造‘七個中心’,即在成立都昌口腔協會總會、都昌口腔產業發展有限公司、都昌口腔產業園基地的前提下,努力建設“檢測認證中心、科創中心、口腔健康大數據中心、職業培訓教育中心、口腔金融投資中心、文化博覽中心和電商交易物流中心,全力打造集‘學、研、銷、醫、養、投’為一體的口腔產業集群。
目前,都昌縣已經采取多項措施推動口腔產業壯大發展。在基礎設施方面,2019年啟動建設都昌口腔產業園,規劃面積500畝,一期項目將于2021年底完工,全部項目將于2023年完工,計劃招引企業100家。在政策方面,都昌口腔產業園項目已納入江西省“十四五”產業專項規劃,在行政審批、資金支持等方面將獲得省級政府扶持;江西省藥監局已開辟產品注冊、生產審批綠色通道和檢驗檢測機構,為吸引企業入駐創造有利條件。在資金方面,都昌已獲得1.4億元中央及省級資金用于基礎設施建設,江西省地方金融監管局積極吸收都昌口腔企業進入全省產融合作重點產業“白名單”,著力暢通企業融資渠道;此外,聯合科技部成果轉化引導基金成立都昌口腔產業基金,計劃到2023年達到5億元規模。在創新孵化方面,成立了都昌口腔產業科創中心、口腔產業孵化園,并與西安快速成型制造技術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簽署協議,計劃共建3D打印口腔應用教育與產業基地。
05
五華:口腔健康特色小城鎮
廣東梅州五華縣口腔產業起源于19世紀末德國傳教士引入的牙醫技術,五華素有“牙匠之鄉”的美譽。經過一百余年發展,五華縣逐步構建起“醫教研產”為一體的口腔產業鏈。目前,五華人創辦和參與的牙科診所有2萬多家,義齒加工廠2000多家,醫療器械企業100多家,分布全國各地及馬來西亞、印尼、新加坡等世界各地。
聚沙成塔,打造口腔產業聯合體。2015年,鐘天樂齒科技、嘉偉義齒、興華牙科等企業聯合組建五華口腔聯盟聯合;2017年,在五華縣委縣政府倡導下成立五華口腔健康研究院。2018年,五華世客口腔集團成立,著力營造五華口腔產業生態圈。集團包括五華口腔培訓教育中心、五華口腔全國連鎖、五華義齒數字化加工、口腔義齒制造產學研基地等,在搭建平臺、整合資源、輸出品牌、產業串聯等方面積極開展工作。2019年,五華世客口腔醫院聯合陽泉市聯華口腔醫學科技研究院創建五華研發中心,著力打造口腔醫學科技成果轉化服務平臺。2020年,五華世客口腔集團發起成立五華口腔醫聯體。醫聯體縱向整合口腔醫療資源,形成資源共享、分工協作的管理模式。在有條件的地區推行醫聯體內口腔醫院、診所、供應商等參與方人、財、物的統一管理;在不具備條件的地區,可以對口幫扶、技術支持為紐帶形成松散型合作聯盟。醫聯體已經從廣東擴展到上海、福建、江蘇、湖南等省市,進一步擴大了五華“牙匠之鄉”品牌影響力。
06
其他:廣州、深圳、常州、秦皇島
2018年,深圳市口腔醫療行業協會、深圳市坪山區醫藥產業發展協會達成了戰略合作,將在開沃大廈打造4萬平米的深圳首家口腔醫療產業基地。開沃大廈將為入駐的口腔醫療企業提供優質的物業服務、專業的產業幫輔、全面孵化服務,助力深圳口腔醫療產業的健康持續高速發展。
2018年,德仁口腔健康產業園(一期)在廣州亞運城投入使用。產業園整體覆蓋面積達10萬平方米,包括口腔牙病防治所、口腔培訓中心、口腔設備廠、口腔加工廠、口腔器械消毒供應中心、口腔展覽中心、口腔博物館(青少年科普教育基地)、口腔技術研究院在內的八大職能板塊。
2020年,潤達數字口腔互聯網平臺落戶常州武進西太湖科技產業園,項目將建設云服務平臺、數字化口腔創新研發中心,后續將與北京贏冠口腔合作,進行口腔技術成果轉化。
2021年3月,瑞格醫療在北戴河新區投資建設牙舍·國際口腔健康醫療產業園,項目總投資約7億元,總建筑面積約22萬平方米。產業園以口腔材料及相關設備研發、制造為主營業務,并積極拓展醫療健康、云數據醫療檢測設備的生產業務。項目主要建設內容有:高分子牙科材料研發中心、高端牙科設備研發中心、衛生防疫產品中心及云數據醫療研發中心;牙科材料生產區、牙科設備生產區、衛生防疫用品生產區及云數據醫療設備生產區。項目計劃引入國內外百余家知名企業,未來將建設打造京津冀及北方地區最大的牙科產業園。
結語
綜合來看,國內口腔產業聚集區發展路徑主要有三種模式。一是企業主導的市場化運作,由一家行業龍頭企業牽頭整合產業鏈上下游資源形成聚集發展,該模式以寧波、廣州、常州、秦皇島等地為代表。二是政府通過頂層設計實現無中生有,通過政府規劃、綠色通道政策、招商引資等手段實現產業聚集發展,該模式以資陽為代表。三是政府對自發形成的產業加以整合引導,通過成立專業園區、集團公司、產業協會等方式推動本地企業加強產業鏈協同發展,該模式以佛山、深圳、都昌、五華等地為代表。
各產業園區發展起點雖各不相同,但對未來發展路徑的規劃方面也呈現出一些共性:一是都計劃打造口腔全產業鏈生態體系,注重上下游協同發展;二是都對技術創新都更加重視,通過搭建創新平臺等方式提升自身核心競爭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