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口腔執業醫師考試專業課程共包括六大門課程:口腔組織病理學,口腔解剖生理學、口腔預防醫學、口腔內科學、口腔頜面外科學、口腔修復學。其中口腔內科學又包括了牙體牙髓病學、牙周病學、兒童口腔醫學和口腔黏膜病學四門課程。
牙體牙髓病學作為口腔內科學中比重最大的科目,可謂處處都是考試重點,也是與臨床工作聯系最緊密的一科。作為行業入門資格考試,考題會在本科頻繁出現,對牙體牙髓病學內容要求全面掌握,尤其對一些細節性問題更要做到準確記憶。
牙周病學中許多疾病臨床表現相似,致病菌易混淆,牢固掌握各種疾病鑒別要點至關重要。建議通過做題+總結,準確把握疾病鑒別要點。尤其是經常混淆出錯的部分更需要特別注意,加強理解記憶。
對于兒童口腔醫學的學習,可對比牙體牙髓病學聯合復習,注意年輕恒牙牙髓疾病的處理原則,乳牙與恒牙根管治療的差異。力求做到求同存異,全面掌握不同年齡段各類牙體牙髓疾病發病特點。
口腔黏膜病學對大多數口腔醫師而言,臨床工作中較少接觸,學習難度較大。但考試出題一般難度不大,常以黏膜病臨床表現,鑒別診斷為主。由于口腔黏膜病發病位置局限,臨床表現相似常易混淆,需要區別記憶。
以上為口腔內科學作為醫師考試核心科目,每年出題量都不低于總題量20%,是通過醫師考試的鎖鑰,必須扎實掌握。而今考試題目越來越靈活,并且不斷靠近臨床工作,對口腔內科學要求也越來越高,必須重視。全面、扎實的知識積累是保證得分的關鍵。
口腔醫師考試中口腔修復學占有很大比重,出題量僅次于口腔內科學,約占總題量20%.出題靈活。修復診斷設計部分內容難度較大,需要扎實掌握相關基礎知識,并結合模型聯想記憶,理解相關設計原理。對理論基礎要求較高,考試中不乏難度大的綜合性題目出現,臨床經驗常常可以幫助理解記憶,在復習之初,不妨多動手感受相關操作要求,可通過模擬演練修復過程幫助理解,加深記憶。
口腔醫師考試中口腔頜面外科學出題比重約與口腔修復學相當,約20%.受臨床工作經驗限制,口腔頜面外科學得分難度較大,歸結原因主要是對口腔解剖生理學等基礎知識不熟悉。沒有良好的知識積累,難以理解。單純記憶效果不佳。時間充足情況下務必打好專業基礎,否則得分水平難以提高。考試復習重點應以臨床工作常見病患處理為主。如齒槽外科、清創縫合術、口腔間隙感染。不斷鉆研復雜疾病,擴大得分面。
口腔預防醫學在口腔醫師考試中,常被考生所忽視。在整個考試出題比重中,預防口腔醫學所占比重僅低于口腔內科學、口腔修復學、口腔頜面外科學。約占總題量的9%左右,并且依然有上升空間。口腔預防醫學涉及大量交叉學科內容,題目難度不大,但要求知識面較廣,可以結合習題掌握重要知識點。
口腔解剖生理學是口腔醫師考試要求掌握的專業基礎學科。知識點繁雜,內容抽象。學起來難免枯燥,建議考生盡量結合圖譜記憶。考查內容多為記憶性問題,一定要強化記憶,為其他專業學科復習打好理論基礎。
口腔組織病理學是口腔醫師考試要求掌握的一門專業基礎。知識點繁雜,且較抽象。學起來難免枯燥。考查內容多為概念性問題,考生需要有意識地強化記憶重點內容。為其他專業學科復習打好理論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