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政策風向解讀未來中國口腔醫療
服務市場的發展趨勢
最近國家多部門針對K12教培行業的一系列政策出臺,直接導致整個接近9000億的教培市場徹底消失。也直接導致多家在今年1、2季度還被資本熱捧,如新東方、好未來、猿輔導等上市公司的股價在當下都遭到了70%腰斬的“厄運”。
當然更有行業內90%以上的中小機構遭遇直接關門的下場。這次針對K12教培的新政對行業整治的精準度之高,可以用“精準打擊”來形容。
1. 從需求端出發,禁止學校內外的任何形式的補課,培訓。提供學生下學后的托管服務。禁止家長檢查作業。提供免費在線課程服務等。
2. 針對供給端,對現有培訓機構進行整頓,不允許任何形式的校外培訓。培訓機構從盈利性改為非盈利性。不再批復培訓機構。
3. 直接斬斷資本通道,不允許培訓類企業上市融資。
而近期對學區房的整頓政策也非常巧妙的強化了這輪新政的效果。
結合國家近期對金融行業、房地產行業,到今天的教培行業,以及最近傳出的醫美行業即將整頓消息等,我們到底應該如何解讀國家新政的意圖,以及結合我們自身行業的未來發展,探討面對新的政策風向我們又應該做些什么樣的準備和調整呢?
“內卷:這個詞最近非常的流行
什么是內卷?
就是過剩的人口投入到有限資源的爭奪之中。也就是在經濟增量不足的情況下,大家只能在存量經濟基礎上相互爭奪資源。直接導致絕大多數本來就不占有資源優勢人的“生活壓力”越來越大,體感幸福越來越差。而相反那些掌握社會資源的極少數人則會變得越來越富有,社會貧富差距被越拉越大。
而今天這種情況已經到了非改不行的局面。
改革開放40年,前20年國家政策完全是鼓勵增長,后20年國家政策是鼓勵增長的同時,強調公平,但是更加偏向增長。而從今天開始,國家政策的風向是鼓勵公平的同時保持增長。
“公平”將會成為下20年的主基調。也是整個社會抗“內卷”的唯一出路。這也就很好的解釋了為什么最近在金融,房地產,教育領域所出現的新政變化,以及所帶來的行業巨變。
針對金融,房地產,教育市場的結構性改革,和最近頻發的反壟斷事件和出臺抑制“996”,游戲行業發展等其他政策,大家都可以感受到,這些領域以及社會現象都是今天中國社會所存在的普遍社會問題。其涉及人口比例巨大,對大多數老百姓來說都是立命之本,直接關系到個人,家庭幸福的“大事”。把這些大問題給解決了,也就非常好的為實現下一個20年的目標打下了非常夯實的基礎。
為了適應未來人口老齡化,少子化的發展趨勢,以及世界從單極往多極發展的政治環境變化。中國政府確定了“碳達峰”“碳中和”,青山綠水才是金山銀山的宏觀目標,也積極的創造一路一帶的新世界貿易出口。并開始偏重實體產業和技術創新的投入,保持中國在制造業世界領先的地位,確定重實體制造,輕服務金融的目標。
這就是從先讓一部分人和地區先富起來,到今天帶動所有人和地區共同富裕的政策新風向。
反觀醫療,比如在日本,醫療機構的性質是醫療法人。醫療法人和一般公司法人的區別是,首先醫療法人有盈利和非盈利之區分,公司一般一情況下都是盈利的。
而醫療法人和公司法人最大的區別是,醫療法人的所有者只屬于醫療法人機構的法人。因此醫療法人機構是沒有股東的,也就是在性質上醫療法人是不能進行任何形式的公共募資。那就意味著醫療機構是不能上市的。
另外日本政府對這位法人也進行了嚴格的規定,其中法人必須擁有醫生執業資格這個要求,更是將想要投資醫療機構的社會資金徹底擋在了行業之外。
這些政策的背后目的只有一個,就是確保作為社會基礎保障的醫療服務行業不被資本的逐利性所綁架。也在一定程度上確保了醫療的純粹性。當然其代價就是國家負擔過重,效率過低,以及醫療機構的經營者很難成為所謂的“億萬富豪”。
而在中國我們的醫療機構都是可以下掛在公司法人之下,融資通道非常的通暢。這也直接導致近20年民營醫療機構發展迅猛。資本大量的進入醫療服務領域,推波助瀾,大家都滿懷實現IPO的造福夢想,想要在醫療服務業獲得一本萬利的利潤回報。
從體檢行業到眼科行業,再到今天的醫美和口腔行業,都出現市值破百億,千億的上市的,“巨無霸“級的醫療服務機構。而今作為資本非常看好的口腔醫療服務行業,也有多家口腔連鎖集團正在或者準備申請IPO。
醫療和教育行業都屬于社會保障,民生行業。回到國家政策新風向上,醫療機構的IPO是否符合未來”實現共同富裕“的政策規劃以及謀求呢?結合最近一些了的行業“整治“現象,作為口腔行業的從業者我們不得不需要重新思考這個問題。
雖然政策實際的走向和出臺內容我們不可預測,但是通過對未來國家政策風向解讀,我們可以堅定的相信,消除社會不公,打破階層固化,打通社會上下通道,降低絕大部分特別是底層國民的生活負擔,抑制社會不公,勢必是中國政府未來的主要的行政動向。
作為如同教育行業一行,非常容易受到政策影響的醫療行業是否也已經納入政府強監管的范圍內了呢?
一個醫生或者是投資人通過醫療服務成為億萬富豪,從其本身行為上來說,只要遵紀守法,也許沒有什么可以挑剔的地方。但是從社會宏觀角度以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出發,似乎哪里會有一點問題。
回到我們所關心的經營層面上,之前我們所探討過的,作為一名口腔醫療機構的投資人,在當下的中國,最好的出路也許是在自己想要退休的時候將自己的機構以數倍,或者是數十倍的價格賣給投資人,或者是產業。但是從今天的政策風向上判斷,也許我們應該反思一下這個想法和策略是否已經被時代所拋棄?
當然,即使是作為一名口腔醫生,也需要生活,也同樣處在這個“內卷“的時代中,所以對財富的渴求和創造沒有任何問題。但是急功近利,殺雞取卵的獲取財富的方式和取之有道,高瞻遠矚的方式還是會有很大的不同。
更重要的是從一名醫生的職業身份,一家醫療機構的社會功能出發,其終極使命真的是為了股東,投資人牟利嗎?就好像一個寺院如果將經營目標定位為股東牟利,且不論做到好于不好,總覺得那里是不是出了問題?
● 一家百年積累的口腔門診和一家上市公司的口腔醫療集團,從形態上來看也許只是規模大小的不同。但是機構擁有者和經營的者的心態,和他們的自身的想法以及幸福感,甚至對待患者的態度和方法上也許會有很大的不同。
● 既然我們已經了解和掌握了政策風向,那么就勢而為,響應國家要求和號召,從大局出發,作為一名醫療行業從業者或者是投資人,也許今天是到了我們需要重新對自己企業戰略方向和戰術經營方法做調整的時候了,未來這個行業可能不再屬于大資本,大連鎖,屬于那些小而美、堅持醫療本質、默默的為人民口腔健康付出自己一份努力的小門診、小診所呢?
作者:朱可希
來源:醫涯學識
本文由轉載自:https://mp.weixin.qq.com/s/tOC9xcTdRv9YJ_33uTtBK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