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成功的醫院門診管理者,就是能夠不斷的告誡自己,避免自己感情用事,陷入到管理陷阱之中。
01 光環效應
一個人的某種品質,或一個物品的某種特性一旦給人以非常好的印象,在這種印象的影響下,人們對這個人的其他品質,或這個物品的其他特性也會給予較好的評價。而在醫院管理中,管理者很容易因為一個人的某項突出優點而對其缺點無意的忽視。
02 不值得定律
不值得定律最直觀的表述是:不值得做的事情,就不值得做好。一個人如果從事的是一份自認為不值得的事情,往往會持冷嘲熱諷、敷衍了事的態度。不僅成功率小,即使成功,也不會覺得有多大的成就感。想要讓醫院員工努力工作,首先要讓他們認同你的工作,如果只是簡單的執行,效率會很低。
03 酒與污水定律
酒與污水定律意思是一匙酒倒進一桶污水,得到的是一桶污水;把一匙污水倒進一桶酒里,得到的還是一桶污水。顯而易見,污水和酒的比例并不能決定這桶東西的性質,真正起決定作用的就是那一勺污水,只要有它,再多的酒都成了污水。團隊中的老鼠屎不管多么優秀,都會壞了一鍋粥,要及時清除。
04 格雷欣法則
400多年前,英國經濟學家格雷欣發現了一有趣現象,兩種實際價值不同而名義價值相同的貨幣同時流通時,實際價值較高的貨幣,即良幣,必然退出流通——它們被收藏、熔化或被輸出國外;實際價值較低的貨幣,即劣幣,則充斥市場。人們稱之為格雷欣法則,亦稱之為劣幣驅逐良幣規律。一般人才對優秀人才的驅逐,也值得醫院管理者警惕。
05 彼得原理
彼得原理是管理學家勞倫斯.彼得根據千百個有關組織中不能勝任的失敗實例的分析而歸納出來的。其具體內容是:“在一個等級制度中,每個職工趨向于上升到他所不能勝任的地位”。彼得原理有時也被稱為“向上爬”原理。這種現象在現實生活中無處不在,比如一名稱職的教授被提升為大學校長后無法勝任;一個優秀的運動員被提升為主管體育的官員,而無所作為。醫院管理者對于員工的提拔,要考慮到員工能否勝任,而不是過去他表現是否良好。
06 肥皂水效應
美國第30任總統約翰.卡爾文.柯立芝提出肥皂水效應:將批評夾在贊美中。將對他人的批評夾裹在前后肯定的話語之中,減少批評的負面效應,使被批評者愉快地接受對自己的批評。以贊美的形式巧妙地取代批評,以看似間接的方式達到直接的目的。只會罵人的管理者從來都不是好的管理者。
07 踢貓效應
在心理學上,“踢貓效應”是這樣說的:一父親在公司受到了老板的批評,回到家就把沙發上跳來跳去的孩子臭罵了一頓。孩子心里窩火,狠狠去踹身邊打滾的貓。貓逃到街上正好一輛卡車開過來,司機趕緊避讓,卻把路邊的孩子撞傷了。“踢貓效應”描繪的是一種壞情緒的傳導,這在醫院或者企業管理中非常常見。作為管理者,保持一個良好的情緒是非常重要的。
08 懶螞蟻效應
科學家對黑蟻群的活動進行了觀察。結果發現。大部分螞蟻都很勤快地尋找、搬運食物,而少數螞蟻卻整日無所事事,人們把這少數螞蟻叫做“懶螞蟻”。但當生物學家在這些“懶螞蟻”身上做上標記,并且斷絕蟻群的食物來源時,那些平時工作很勤快的螞蟻表現得一籌莫展,而“懶螞蟻”們則“挺身而出”,帶領眾螞蟻向它們早已偵察到的新的食物源轉移。在醫院管理中,切忌管理者事無巨細全部插手,要給予員工一定的自由度,或許他們在關鍵時刻能夠發揮意想不到的作用。
09 手表定律
手表定理是指一個人有一只表時,可以知道現在是幾點鐘,當他同時擁有兩只表時,卻無法確定。兩只手表并不能告訴一個人更準確的時間,反而會讓看表的人失去對準確時間的信心。醫院管理者自身的管理需要明確方向,前后矛盾只會使員工陷入迷茫。
10 蝴蝶效應
蝴蝶效應由美國氣象學家洛倫茲1963年提出。事物發展的結果,對初始條件具有極為敏感的依賴性,初始條件的極小偏差,都將可能會引起結果的極大差異。1%的錯誤會導致100%的失敗。管理者要善于發現、及時改正錯誤,避免更大的損失。
本文由(陳昕禹)轉載自:https://mp.weixin.qq.com/s/FkzxvfVdeADA0ZgBhIGNN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