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得從一個真實的笑話講起:有等候看專家門診的病人嫌等候的時間太長,當眾發牢騷曰:“前面的病人怎么看得這么慢啊!”沒想到這時,診室里的專家出來了,對著這位病人說了一句話:“等一下輪到你的時候,我會給你看得快一點!”
每一位患者都希望在醫院看病時等候的時間短一些,醫生給自己看時能夠仔細一些認真一些,這是人之常情。但是這個不算太過分的要求,在我們目前的醫療環境中要做到卻不太容易。為什么呢?作為醫生,我覺得主要有以下幾方面的原因:
1)不管疾病輕重緩急,病人都選擇去大醫院,尤其是三級甲等醫院看病,造成大醫院的門診人滿為患。大醫院的醫生不僅要處理各種重癥和疑難雜癥,還不得不治療很多小毛小病。
2)沒有合適的分診制度,不區分初診和復診,無法對病人實行合理的統籌和分流。
3)門診隨到隨掛,沒有額度限制。凡是已經掛了號的病人,無論疾病大小,病情輕重,都有權利得到當班醫生的診治,醫生當日就是再忙也必須全部看完。
都說“看病難”,但是就我們目前普通門診的掛號制度而言,老百姓看個門診在全世界范圍來說都是最容易的,但是門診看病的質量又如何呢?拿我院骨科普通門診來講,周一總是病人最多的一天,一般都要超過300號,如遇上特殊情況比如國慶長假后的首個工作日可能會達到350-400號。門診醫生一般只有4位,最多時也只有6位。也就是說,最忙時每個醫生每天大約要看80個病人,最少也要看50個病人。以上下午總共6個小時計算,每個病人分到的時間平均只有5分鐘。要知道,5分鐘講不了幾句話,時間稍縱即逝,怎么可能保證看病質量?若是疑難雜癥又怎么可能得到準確的診斷和治療?而即便只有這短短的5分鐘,病人也可能需要等上數小時!可見,病人在享受隨到隨掛的便利的同時,自己的權益反而難以得到最基本的保障。長此以往,我們的整體醫療質量會受到很直接的影響!
如何從根本上解決這一問題?只有逐步建立門診預約制度!盡管現在各大醫院都有預約平臺,也開通了醫生和患者間的預約,但是這還不是真正的預約制度。我認為我們需要逐步做到的是:
1)對各級醫療機構診治的疾病范圍作出一定程度的限制,減少大醫院看小病的機會。
2)區分初診和復診病人,實行初復分流。
3)門診每日掛號總量實行適度限額。其中一部分留給初診預約病人,一部分留給初診隨到隨掛病人,另一部分留給復診預約病人。
4)復診病人由經治醫生于上次診治時約定下次復診時間,并實行統一登記。如無特殊原因,不得隨意更改。
5)保證每個門診病人有至少十分鐘的就診時間(這里專指骨科,其余根據各科情況可相應制定)。
6)醫院通過電腦對預約病人實行聯網管理,確保預約制度高效運轉,從根本上走出當前門診看病難的困境。
實行了以上各項措施后,醫生和病人都能從目前紛繁復雜的無序狀態中解放出來,從此:
1)病人可以合理地預約安排自己的就診時間,不用起早貪黑地來排隊掛專家號,也不用掛號后在醫院里干等上幾個小時。同時也不用出高價去“號販子”那里買號。
2)病人可以得到就診時間上的初步保證,有更多時間與醫生交談,并得到醫生仔細的檢查,從而提高了病人的滿意程度。
3)醫生可以更好地對自己的門診病人作出相應的安排和準備,減輕了工作強度,提高了工作效率,確保了門診質量。
由于目前我們的門診預約制度還很不完善,我除了在網上作些呼吁外,只能通過其他的一些途徑逐步增加我門診(包括專家門診,專病門診和普通門診)中預約病人的比例。除了現有的網絡預約平臺外,我會主動聯系一些復診病人預約時間來我門診,同時我也鼓勵病人通過互聯網或者電話主動向我個人進行各種形式的預約。我相信,預約就診的病人越多,門診的質量就會越來越高,病人的權益也就會得到更好的保障,醫患關系也會更加和諧!
朱穎華醫生擁有本文版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