刷牙的目的是為了清除口腔內的牙菌斑(指粘在牙齒表面呈斑片狀的細菌軟垢)。口腔內的細菌具有“粘”在牙齒上的本事,漱口并不能有效清除牙齒上的細菌。
1、一人一刷一口杯,睡前刷牙后不再進食;
2、使用保健牙刷,定期更換;
3、用水平顫動拂刷法刷牙,避免橫刷;除了使用正確的刷牙方法,刷牙時達到足夠的時間也很重要,一般建議每次刷牙不少于2 分鐘。
4、使用含氟牙膏刷牙
5、清潔義齒可摘義齒(活動假牙)應每天摘下清潔。
6、特殊人群的刷牙方法
(1)兒童
嬰兒出生之后,家長應每天用清潔干凈的軟紗布為孩子擦洗口腔。牙齒萌出后,可用紗布或軟毛刷輕輕地為孩子擦洗口腔和牙齒。平時喝完奶后,要給寶寶喝幾口白開水,以清潔口腔。當多顆牙齒萌出后,家長可用指套牙刷或軟毛牙刷幫助孩子刷牙,每天早晚兩次。1 歲的時候,可以開始用小刷頭的軟毛牙刷為孩子刷牙。2 ~ 3 歲時就可以讓小朋友學習自己刷牙了,開始刷牙時最好不要用牙膏,避免刺激咽喉引起咳嗽、惡心等。3 歲左右可以使用兒童含氟牙膏,每次刷牙的時候,使用黃豆大小的牙膏即可,要在家長的監督下進行。3 ~ 4 歲左右,兒童動手能力和四肢協調性明顯增強,可以引導孩子自己用最簡單的旋轉刷牙法刷牙。、家長要做好監督,每天至少幫孩子刷一次牙。
(2)老年人
老年人除了每天早晚有效刷牙、飯后漱口外,更應該注意清潔牙間隙。由于牙齦萎縮、牙根外露、牙齒間隙增寬,老年人在進食時易使食物嵌入牙縫,此時可以用牙間隙刷和牙線來清除牙縫中的食物殘渣。在使用牙線或牙間隙刷時,動作要輕柔,以免損傷牙齦。
(3)殘疾人
殘疾人的看護者需要協助殘疾人維持好口腔衛生,適宜選擇電動牙刷維護口腔衛生。
(4)重病臥床者
重病臥床者應由看護者幫助完成口腔衛生維護,同樣可選擇電動牙刷。若臥床者已經失去自主意識無法配合,看護者可使用指套牙刷等幫助其刷牙。
二、使用牙線
牙線是用棉、麻、絲、尼龍或滌綸制成,用于去除鄰面的食物殘渣、軟垢、牙菌斑。使用方法:
1、取一段牙線,打結,形成一個圓圈,用雙手持一段,約2cm長。
2、牙線緊貼牙齒鄰面由冠方向根方頰(唇)舌向拉動進入牙縫。
3、用緩和的拉鋸樣動作,將牙線拉入兩牙之間,牙線輕輕通過兩牙之間接觸點,使牙線緊貼在牙面上,上下內外牽動牙線,嵌塞的食物即可隨牙線的移動而被帶出。牙線緊貼牙面成“C”字形,緩和地從牙根向牙冠方向移動,即可清除附著在牙鄰面上的牙垢和菌斑,每一個牙面要上下剔刮4 ~ 6 次,直至牙面清潔為止。
4、逐漸轉動牙線,使用干凈的線段按照以上方法清潔每一個牙縫。
5、拉鋸樣動作取出牙線后,漱口,以去除遺留下來的菌斑和食物殘渣。注意事項:使用時要有支點,切勿用力過大,以免損傷牙齦。要用不同節段的牙線進入不同的牙縫內,以清潔的牙線去除鄰面菌斑。對于牙縫較大的人,由于殘留的食物殘渣較多,可以使用牙間隙刷來清潔。
三、科學食糖
1、減少糖及含糖食品攝入次數引起齲齒的四聯因素有細菌、主人的唾液、食物、時間;其中食物為細菌的大量繁殖提供了營養,而各類食物中糖分是提供營養的主要物質成分。糖類作為主要的供能物質,每天的攝入量必須得到一定的保證,所以要通過減少糖攝入的次數來減少糖類殘留在口腔內的時間。一般建議在正餐前后進食甜食,不要放在兩餐中間。餐后咀嚼無糖口香糖也有助于維持口腔內的pH,以減少齲齒的發生。
2、鼓勵兒童多吃纖維性食物,增強咀嚼功能兒童應注意平衡膳食,做到不挑食,特別是多吃蔬菜和新鮮水果等纖維含量高、營養又豐富的食物。高纖維食物中的纖維素有利于咀嚼時口腔自潔,以及兒童頜面部的發育,也有利于兒童乳牙的替換。
3、不當的喂養會危害嬰幼兒口腔健康不良喂養方式主要指喂夜奶、長時間含奶瓶及口對口喂養。對于成人而言,睡前刷牙后就不應該再吃東西了。唾液是細菌傳播的載體,口對口喂養使得喂養人可以通過把食物嚼碎喂孩子,以及把奶嘴或勺子放到自己口中試溫度等方式將口腔中的致病菌傳播給孩子。致齲細菌越早傳給孩子,孩子越易患齲病,且嚼碎的食物兒童不需咀嚼就可咽下,不利于兒童頜骨的生長發育。
四、定期檢查
1、發現口腔不適或異常,應及時就診口腔疾病是漸進性慢性疾病,如果能早期發現病變, 及時采取預防和治療措施,就可以阻斷疾病的進一步發展。口腔不適包括牙齒敏感、變色、疼痛;牙齦出血、口腔異味、牙齒松動;牙齒缺失;牙齒外傷;黏膜不適等。 2、嬰幼兒及學齡前兒童應半年接受一次口腔健康檢查影響嬰幼兒及學齡前兒童口腔健康的疾病主要為齲病、外傷,牙齦、牙周及黏膜疾病等。
3、成人每年至少進行一次口腔檢查
成人可能發生的口腔問題有齲齒、牙周病、牙齒缺失、腫瘤等。預防這些疾病,是非常重要的,如果沒有及早發現和治療,病情會隨著時間的推移逐漸加重。
4、準備懷孕時應接受口腔健康檢查,積極治療口腔疾病懷孕時,內分泌發生改變,會使牙齦組織的易感性增強。孕婦和產婦進食次數增多,食物中糖等碳水化合物的含量增加,若不注意保持口腔衛生,很容易引發齲病或牙周疾病,并有可能導致慢性炎癥的暴發。一些孕婦還會發生牙齦瘤,嚴重時需要進行手術切除。有證據表明,孕婦患有牙周病可能導致嬰兒早產或出生時低體重。孕婦的口腔健康、全身健康和營養狀況對胎兒、嬰兒的口腔健康與全身健康都會產生影響。所以在計劃懷孕前應當先進行口腔檢查, 治療口腔疾病,完成齲齒的治療,控制牙周炎癥,保障孕期婦女和胎兒的健康。若在孕期出現口腔疾病,孕中期(4 ~ 6 個月)是相對較安全的治療時機。
五、主動接受專業預防措施
除自我保健外,定期到口腔醫院或者口腔科主動接受專業預防措施也很重要。
1、局部用氟局部用氟的途徑包括含氟牙膏、含氟漱口水、含氟涂料等,適用于大多數人群,尤其多用于兒童和青少年。一般建議至少半年進行1 次專業局部用氟。
2、窩溝封閉窩溝封閉是一種無痛、無創傷的方法。牙齒在萌出后達到咬合平面即適宜做窩溝封閉,一般可在牙齒萌出后3 年之內進行。6 ~ 7 歲為第一恒磨牙最適宜封閉的年齡。乳磨牙為3 ~ 4 歲,第二恒磨牙為11 ~ 13 歲。
3、每年潔牙潔牙,俗稱“洗牙”,是指用專用器械去除牙齒表面齦上牙石、菌斑和色漬,并拋光牙面,以延遲菌斑和牙石再沉積。潔治術是去除齦上菌斑和牙石最有效的方法。潔牙不會造成牙縫變大;潔牙不會造成牙齒松動;潔牙后出現牙齒冷熱刺激敏感為常見現象。這種癥狀通常在洗牙后1 ~ 2 周后可逐步消失。此外,潔牙時輕微不適或者少量出血一般人群均可接受。
六、及時修復
目前常用的修復缺失牙的方式有3 種 : 固定修復(俗稱“固定義齒”)、活動修復(俗稱“活動義齒”)及種植修復。如果為全口牙缺失,可選擇全口義齒修復或是種植修復。每種方法各有利弊,適用條件也各有所不同。
七、預防口腔癌
1、停止(防止)不良生活習慣(如吸煙、嗜酒、咀嚼檳榔)
2、提高警惕,出現口腔癌的可疑癥狀或表現,需及時就醫若出現以下情況,應提高警惕,及時檢查:(1)口腔內經久不愈的潰瘍,10 天以上不見好轉。(2)腫物、硬結等增生物: 典型者為“菜花狀”。
(3)疼痛: 早期口腔癌引起的疼痛與“牙痛”不一樣,口腔的“癌痛”程度一般較輕,多數可以忍受, 疼痛呈持續性,進食時可能略加重,冷、熱刺激不加重疼痛。
(4)唇、舌麻木。
(5)牙齒松動,經口腔科檢查后排除牙周病引起的牙齒松動,尤其是單個牙或范圍局限的牙齒松動,而其余牙檢查正常。
(6)口腔黏膜顏色改變:呈黑色、紅色或者白色。
(7)頸部淋巴結腫大。有可觸及的頸部淋巴結,或者較大的淋巴結、多個淋巴結。
(8)張口受限。
(9)口腔中不明原因的出血。
(10)說話或吞咽時發生困難或不正常。
(11)長期佩戴的義齒,出現義齒不合適。單純出現上述這些癥狀或表現,未必是口腔癌,但是口腔癌患者延誤診治,錯失治療時機,往往就是因為忽視了以上癥狀或表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