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情提要
牙科顯微鏡屬于牙科高精密診療儀器,在使用之前,因使用者的適應性不同,使用者需對顯微鏡進行個性化的調整,方能準確、靈活地應用好顯微鏡,達到輔助診療、提升醫療質量、減少職業病發生的目的。
除了在前兩篇為大家介紹的瞳距調節,今天我們一起來關注「屈光度」與「眼杯」。
· 屈光度是屈光力的大小單位,以D表示,指平行光線經過該屈光物質,以焦點在1m時該屈光物質的屈光力為1屈光度或1D。
· 一般眼鏡常使用度數來表示屈光度,以屈光度D的數值乘以100即為眼鏡度數。例如-1.0D等于近視眼鏡(凹透鏡)的100度。
· 假設,顯微鏡使用者近視400度,那在裸眼狀態下(不佩戴眼鏡)就需要把目鏡筒的屈光度調節到-4D。
在顯微鏡目鏡前端的轉盤,即為屈光度調節器,調節范圍為-7D至+7D,左右眼可分別調節。
屈光度調節器,為戴眼鏡的使用者在摘掉眼鏡情況下,能看清鏡下物體而設計。若存在近視的情況,可摘去眼鏡,只需調整好屈光度,不佩戴眼鏡也可清楚看到聚焦情況。
初次使用顯微鏡,若調整好瞳距和焦距之后,仍感覺鏡下觀察“不舒服”,這種情況很可能是因為忽略了屈光度的準確調節。未準確調節屈光度,就相當于戴了一個不匹配的近視或者遠視眼鏡,會帶給人眩暈感。
屈光度的調節
【1】單眼分別進行屈光度的調節
【2】若使用者近視,在裸眼狀態下,需把屈光度調節至與度數對應的負值;若使用者遠視,需把屈光度調節至與度數對應的正值
【3】逐漸將目鏡中觀察到的影像,調節至清晰即可
在目鏡的最前端就是眼杯,目的是使醫生的眼睛和目鏡保持一定距離,以保證眼睛處于目鏡的出射光瞳。
若不戴眼鏡裸眼觀察時,眼杯應為張開狀態;若佩戴眼鏡,此時需要把眼杯折起,因為佩戴的眼鏡已保證了眼睛和目鏡之間應留的距離。
眼杯使用不當,會影響顯微鏡下的視野大小。假如我們戴眼鏡而眼杯不折疊,此時我們觀察的視野,會比眼杯折疊看到的視野小很多。
「屈光度」和「眼杯」的準備操作
你學會了嘛~
下節預告: 倍率與濾光片的事兒
“視頻講解”+”圖文說明“
博恩學苑·西默顯微大課堂
賦能牙醫開展口腔精細化診療
深化講解顯微鏡的操作與應用
關注“博恩登特”視頻號
關注“博恩登特客戶服務”公眾號
每周二、周四與周五
用知識充實自我
用專業開啟新征途